更多>>联系我们

联 系 人:王金顺

联系电话:1863720095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372-2590189

电子信箱:W661111@126.com


联 系 人:朱新亮

联系电话:1863720096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372-2590186

电子信箱:ayzhuxinliang@163.com







微信号:wxid_kpfh5umhtq7y22

扫描微信二维码,信息随时获取,欢迎关注

塑化剂与食用油安全:了解来源风险与科学防范措施

发布时间:2025/8/29 16:55:27

      食用油中检出塑化剂(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)主要源于生产加工环节的迁移,并非主动添加。其健康风险与摄入量和暴露时间密切相关,但通过科学选购和正确使用可有效控制风险。

  一、塑化剂的来源与健康风险

  塑化剂主要通过三类途径进入食用油:一是塑料管道、设备及包装瓶(尤其劣质或重复使用的塑料容器)在高温下的溶出迁移;二是油料作物吸收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;三是生产环节的输油软管、垫片等塑料部件的接触。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,影响生殖发育,并增加肝肾负担。部分塑化剂被国际机构列为可能致癌物,儿童群体尤其需要关注。

  二、工业生产中的脱除方式与个人规避要点

  油脂企业通常采用分子蒸馏、溶剂萃取或吸附脱除等精炼工艺降低塑化剂含量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更应注重日常规避:

  优选玻璃瓶、金属罐等非塑料包装的食用油,减少迁移风险;

  选择正规品牌且精炼等级较高的产品,避免购买小作坊土榨油(可能同时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);

  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开封后建议3个月内用完;

  储存时避光低温,远离灶台等热源;

  控制每日食用油摄入量(成人25-30克),并定期更换油种。

  三、需警惕的高风险油脂类型

  反复使用的煎炸油易产生醛类、苯并芘等有害物;小作坊土榨油缺乏精炼过程,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及塑化剂双重风险;开封过久出现“哈喇味”的氧化油会产生有害物质;含“部分氢化植物油”的制品可能含反式脂肪酸,均应避免食用。

  河南亚临界提醒您:塑化剂问题需理性看待。通过选择合规产品、采用安全包装及科学储存使用,可显著降低摄入风险,保障饮食安全。



分享到:
更多...

上一条:分子蒸馏在精油提纯中的应用
下一条:解析沉香精油提取工艺:亚临界低温萃取的参数与得率